眼下小麥自南向北已開鐮收獲,記者隨同國家小麥產業(yè)技術體系有關專家來到河北省石家莊市小麥產區(qū)實地調研時,在欒城縣柳林屯鄉(xiāng)北屯村聽說這樣一件事:今年春季,我國北方小麥區(qū)普遍遭遇50年不遇的干旱天氣,當地農民準備給小麥澆水解旱時石家莊市農科院的技術人員趕到這里并胸有成竹地告訴農民不用著急澆水,要講科學抗旱,這一舉動讓很多人費解。按常理小麥遇到干旱時需要人工澆灌來排除干旱狀況,這里為什么不用澆水呢?據了解,當地農民是在石家莊市農科院有關技術員的指導下選用他們研制的耐旱品種,這才讓人們解開心中的疑團。在北屯村記者看到,小麥長得粗壯挺拔,看不到有受旱的表現。
欒城縣農技推廣中心農藝師李雨子告訴記者說,這里是小麥萬畝連片高產創(chuàng)建示范區(qū),今年使用石家莊市農科院研制的石麥15、石麥18和石優(yōu)17三個小麥品種,在北屯村共種植300畝,三個品種各100畝。播種時由于保墑做得充分,因此在2月5日查墑情時效果好,春季干旱時沒有澆返青水,到了4月7日才澆*遍水。在追肥期每畝上了15公斤尿素,并施底肥磷酸二銨;到5月8日,做了一次防治小麥蚜蟲的工作,計劃收獲前再進行兩次防治。據估產,小麥畝產在600~610公斤。在小麥考察現場,國家小麥產業(yè)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王志敏告訴記者說,小麥每畝穗數能達到50多萬,這里在節(jié)水方面具有代表性,在大旱之年能保證小麥穗數。從小麥生長的外觀看,小麥的葉片小,整個麥稈見光充分,又未見倒伏現象,這充分說明在小麥生育過程中,澆水早也不一定是好事。
節(jié)水節(jié)肥高產、綜合提高水肥效率是國家小麥產業(yè)技術體系在今年重點研究的目標。在趙縣國家糧食高產創(chuàng)建示范區(qū),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呂志剛介紹說,由于這里是嚴重缺水地區(qū),在小麥種植過程中采用科技成果推廣方式,從種植一開始到目前,只給小麥澆了一次水;種植前進行了精細整地,將玉米秸稈打碎撒勻,精細旋耕;播后采取鎮(zhèn)壓、保墑節(jié)水的辦法;在施肥方面推廣小麥測土配方肥,底肥用純氮肥6~7公斤、磷肥7.5~9公斤、鉀肥3~4公斤。在春季管理上,去年冬季沒有澆水,直到今年4月澆了*遍水,含水量降到9%,整個生長期節(jié)水一到兩次。病蟲害防治采取包衣種子,春季進行以防治小麥吸漿蟲、蚜蟲和白粉病為重點的“一噴綜防”。據技術站調查,萬畝示范田畝穗數51.7萬,預計畝產600多公斤。
辛集市馬蘭農場是石家莊市農科院小麥育種與新品種展示的主要基地,多年來為使選育出的品種更好地發(fā)揮豐產和實現對我國有限的水、肥資源的合理、高產利用,科研人員在做好育種工作的同時,在基地設置栽培試驗來研究小麥品種的高產、栽培措施,以形成完善的新品種配套栽培技術體系,并設立新品種節(jié)水高產展示攻關田。國家小麥產業(yè)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石家莊市農科院院長郭進考告訴記者說,該院充分利用國家小麥產業(yè)技術體系這個平臺,發(fā)揮科技的作用來促進河北省的小麥產量,科研人員在小麥的產前、產中和產后提供科技服務,在今年的科技抗旱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取得可喜的成績。國家小麥產業(yè)技術體系科學家肖世和說,今年全國小麥區(qū)普遍干旱,河北省注重節(jié)水抗旱、節(jié)水灌溉,年年都在這么做,從今年看效果不錯,小麥的長勢非常好。
我們一行人又來到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研究所示范基地———深州市護駕遲鎮(zhèn)前營村和辰時鎮(zhèn)高家莊村,河北省農科院旱作所研究員陳秀敏介紹說,這里地處黑龍港地區(qū),種小麥要進行深水灌溉,成本很高,適不適合種小麥有關專家已爭執(zhí)多年,但不種小麥當地農民吃飯就成問題。他們指導農民科學種植小麥,栽培時采用“一水兩用”和兩晚節(jié)水增產技術,在小麥生長后期進行葉面噴肥、保粒重增產技術,通過這一系列手段從現場看,小麥看不出受旱。護駕遲鎮(zhèn)前營村支部書記曹利增說,農民關心的是增產不增收的問題,因此他們在種小麥時力爭降低成本,通過農科所培訓農民,在選種、澆水、施肥、治蟲和收割方面實行“五統(tǒng)一”原則,技術員提供很好的技術可樂壞了農民。辰時鎮(zhèn)高家莊村支部書記于保祿也說,有技術員的跟蹤指導,小麥的抗旱性好,分蘗率強,抗倒伏,每畝小麥比往年能多產100~200斤,老百姓都認可技術指導,每畝能省成本60多元。今年小麥長勢非常好,遇到今年的大旱,由于他們選的品種抗旱,不但沒有減產還有可能增產。
歡迎您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信息